1. <strong id="6hpmh"><pre id="6hpmh"></pre></strong>
    <strong id="6hpmh"></strong>

  2. <progress id="6hpmh"></progress>

    中肯、走心、痛點、挖苦跟沒節操,文案的界限該怎么抓?

    入流跟下流是兩回事,風流跟風格也是兩回事。這時代,你所寫的每個字句,都會被網路記得,也會成為你的印記。


    文案常常被要求要寫得中肯一些,還說要寫要到痛點,那到底該怎樣小心不會變成挖苦,跟沒節操的文案呢?

    近幾年來,大家都喜歡講所謂的中肯,都希望文案能走心,營銷上也都愛講”痛點”,但是很容易一不小心,就引發了公關危機,反而變成讓人反感的營銷。

    因此今天要來說說,關于文案的中肯、走心、痛點、乃至于挖苦跟沒節操,到底文案的界限該怎么抓呢?

    很多公司都希望藉由這樣的方式來討好年輕族群,俗稱要打到他們痛點,讓他們有共鳴才會廣為流傳分享。
    之前曾有多間公司找我們寫文案,也提出類似的要求。

    不外乎是這樣的要求:

    “我們要面對的族群是25-34歲的年輕上班族群,如果再低一點可以打到學生族更好,內容上是現代年輕人生活的一些無奈,像是職場生活、感情、或家庭被逼成家之類的壓力,要走心點,要打中他們的痛點,讓他們能產生共鳴而分享?!?/p>

    姑且不論他們對于25-34歲這族群為什么有這樣的想像,我就只想問:你們想賺錢想打族群,難道就只剩下這群人生最窮最需要打拼的人嗎?

    你們就不能好好去賺那些功成名就準備享福準備揮霍,分散一下他們的注意力,才不會每天盯著兒子女兒的未來人生好嗎?為年輕人分擔點眼光好嗎?

    好了扯遠了。

    總之許多提出這樣需求的人,不外乎就是想要寫點中肯的文案,好讓年輕人愿意分享。

    那為什么寫到后來,會從中肯變成挖苦跟沒節操呢?這之中跨過了什么界限?

    用一般的說法,大抵上不外乎是同理心、價值觀、良心、格調……等等的。

    這些說法都是對的,文案師該有同理心,你寫的文字會代表的你價值觀,也該有你的良心底線在里頭,更需展現你的格調……但在所面對的需求與KPI前,這些根本不值得一提!

    因此我們不該用道德綁架這些文案人,說不定他剛寫出來時還被客戶、領導給夸了一下,說:“寫得真中肯、很走心、這波一定紅!”

    我們就說「文案的思維與文字的使用,該怎樣才能夠不跨過那一條線?!?/strong>

    這文會比較長,但我建議如果你真的時常需要寫文案,或一直想寫些走心的文字時,可以認真閱讀一下。

    正文開始

    撰寫所謂走心文案時,就一定要了解文案勾起人心認同的技術框架。

    1. 經歷共鳴

    2. 處境認同

    3. 描繪期待

    這是最泛用的框架,也是最好用的,許多勸說洗腦的方法都是由此而生,我們先說明一下。

    1.經歷共鳴

    在這框架之中,力道最強的是【經歷共鳴】,因為這部份是人類記憶里不可抹滅的區塊,我們都無法消除自己的過去,所以過去經歷將會是每一個人一輩子的”痛點”,戳一下就痛一下,不管經過多久。

    2.處境認同

    【處境認同】的區塊是最多人可以想像,也簡單好下手的切入點,但卻是充滿風險的。

    畢竟現在的處境是暫時的,是可能改變的,一個人現在是員工,他可能下個月就創業變老板了,處境完全不同,心境也跟著改變,這前后只差一個月,比你提案時程還短。

    3.描繪期待

    【描繪期待】則是最多廠商、營銷喜歡的,因為大家總喜歡把自己家的東西想得過于美好,期待消費者用過后就會懂,于是他們習慣把自己對于產品的期待寫進文案里,但事實上這部份卻是力道最弱的,因為每個人對未來的期許都不同(不過大家都希望有錢就是了),再來是要滿足期待,還需要鋪陳信任感,這部份就需要另外費工了。

    技術框架了解到這就好,再說下去就變成另一篇教學文了。

    因此大多數說要走心、中肯的文案,應該都是要從【經歷共鳴】與【處境認同】下手,效果較容易表現出來。

    而表現得好的中肯、走心、痛點,就是專注在描述經歷,或是認真地發現消費者處境,通常你描述的經歷是越多人擁有的,你就得到越多的認同。

    當你描述的細節是越詳細的,你就能喚起越深刻的記憶。

    因此為什么許多廠商都喜歡從上班族切入,一部份是他們自己也是上班族,對于共同處境是再了解不過了,造成了思考上的盲點,覺得應該大多數人都跟自己一樣吧?

    這是題外話了。

    那什么叫挖苦跟沒節操呢?

    最簡單的原因,就是將處境當作是經歷,把經歷延伸為處境,就會變成挖苦。

    比如說你小時候長得不是很好看,但長大變好看了,以前同學遇到你,就說:

    「哇沒想到丑小鴨真的會變天鵝啊?,F在變漂亮了,應該很多人因為外表喜歡你吧?」

    (言下之意為過去沒人喜歡你,而現在喜歡你的人都是因為外表關系)

    或是說你現在工作不順利,薪水不高,父母跟你說:

    「你現在過得這么慘,都是因為你以前不認真讀書啊,以前都常叫你讀書不聽,現在受苦了吧?!?/p>

    (用無法改變的過去,來描述現在的處境,加深你的無力感)

    又或是你投資失敗了,創業失敗了,然后女朋友跟你說:

    「當初就叫你不要做,現在看我說對了吧,你就不是那塊料,從你讀書輟學時就知道了?!?/p>

    (將現在的處境,歸究到過去無法改變的經歷,讓你產生錯誤決定的罪惡感)

    商業上如果這樣做,就很容易變成沒節操,而且你挖苦的會是一整代的人。

    舉例來說:

    你現在買不起房,是父母以前沒給你好書房。(補習班廣告)

    婚后不好好顧身材,以后老公不?;貋?。(瘦身廣告)

    這就是文案的界限。在跨越【經歷共鳴】與【處境認同】之間區塊時,要非常小心地處理。

    避免錯誤充滿引導的因果關系,也要在文詞上慎選用語。

    保險的方法是專注于其中一區塊的描述,或兩區塊分開描述。


    上面是講技術部份,比較屬于文案撰寫的界限,再來就是屬于營銷上通用的界限。

    即是選題,俗稱的切入點。

    選題的部份通常都是品牌或產品相關,像是財經相關的當然就是夢想、未來規劃、家庭保障等;保養美容相關的就是會以外表、戀情、自信為主。

    選題離自己的產業太遠,會讓消費者看到時覺得一臉莫名其妙;選題太近就會覺得了無新意。

    這部份是許多廣告公司所困擾的,也是牽涉到說故事的技巧了。

    我個人很喜歡金士頓的選題,不管是2013年的記憶月臺或是2015年的記憶的紅氣球,將記憶這件事連結得很好,選題雖然看似遙遠沒什么關聯,但總是能靠著優秀的說故事方式連接回來。

    如果你的公司里有厲害又專業的說故事專家,那選題部份就不用太擔心了,給他去煩惱吧。(對不起說故事大師)

    但大部份情況是沒有的,因此我們需要慎選我們的切入點。

    選題的技術框架比較復雜,但大多數情況上都派不上用場。(就好像你常分析市場半天,結果得出跟老板差不多的結論,就算你多了些數據,老板還是覺得你浪費時間一樣)

    所以這邊就不提了,大家頭腦風暴或是壓榨某個可憐蟲一下就好了。(對不起可憐蟲)

    只要注意以下幾個危機點即可。

    1.避免人性險惡主題

    雖然世界很危險,但商業上是一片和氣善良,險惡的東西留給新聞媒體,商業負責善良正直的一面。

    2.避免隱私揭露主題

    不管是三圍、體重、性喜好(特殊產品例外)、前男女友數量……等,很多事情不能公開討論,不是勇氣,而是尊重。

    3.避免傷害型歧視主題

    商業上很多刻版印象,這是難免的,而歧視也是必然發生的狀況,但商業上所說的歧視是中性詞,單純指差別看待的意思,如性別價格歧視(男生收500女生收100)、年齡歧視(65歲以上、12歲以下免收費)等。
    所謂傷害型歧視即為,此歧視會加深受歧視者的困難處,舉例來說如果覺得胖的人都是懶的,窮的人是沒能力的等等,均為傷害型歧視。

    這點可能是最困難的,這年頭歧視四處發生,即使你認為自己沒有在傷害別人,但是別人卻覺得被你傷害了,因此這點要多花點心思去避免了。

    避開以上這三個危機點,即是商業宣傳上的界限。


    了解了文案撰寫技術與商業上的兩個界限,就畫出了文案的界限。

    在此界限上,我們比較適合的方向即是:

    人性美好的過去或現在。

    EX:順手的幫忙、孩子的純真。

    生活中發生的趣事或想像。

    EX:交往時的樂趣、朋友之間的相處。

    職業、身份所擁有的不為人知的樂趣。

    EX:物流士的小溫馨、客服的抒壓方式。

    會讓人感動、會心一笑的處境。

    EX:父母為孩子蓋被、老板偶爾的心中小劇場。

    當然只要能夠在界限之中,你一定可以想出更多方向。

    很多人會說,做廣告、寫文案的人,心中要有那把尺,今天我們把尺更具象化了,但還有很多沒說到的地方。

    因為關于這世界模糊的界限,只存在每個人心中說不明的角落里。

    隨著經驗的累積,我們那把尺也會越來越清楚,越來越精準。

    最終,所謂的界限,都是我們對自己的期許有多少,我們有多在乎自己所展示的價值。

    結語

    我一向主張:工具是無辜的,就好像下標題有很多技巧,有些真的有用,人性就是這么容易被牽動,我不會說那樣標題是不好的,而是去思考他們背后的原因是什么。

    要說標題黨、內容農場等,他們有多在乎內容的價值我是不信的,賺流量拼廣告費的,跟直播抽獎拼人數的,說有要創造什么品牌,我是一臉問號。

    而文案切入點走入挖苦、賣弄話題、揭人瘡疤,跨過了那界線的品牌,要說自己有多重視品牌價值,我們也是呵呵而已。要嘛底下營銷人員壓根不信高層那套,要嘛就是他們不懂品牌價值在做什么。

    當然,我們做營銷不是要裝清高,但不過是希望品牌有自己的個性與風格,你可以狂放不羈、可以瀟灑隨意、可以逗趣可愛、可以小瘋大放、可以率性勇敢。

    但永遠要記得:

    入流跟下流是兩回事,風流跟風格也是兩回事。

    這時代,你所寫的每個字句,都會被網路記得,也會成為你的印記。

    那些你以為的過往云煙,都會刻在人們的心上,成為一想起你時,心中泛起的滋味。


    文章申明:本文章轉載自互聯網公開渠道,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
    文章評價
    登錄后可以評論
    立即登錄
    分享到
    亚洲午夜高清拍精品|亚洲永久精品|亚洲_亚洲成av人片一区二区蜜柚_国产精品无码中文_秋霞午夜久久午夜精品
    1. <strong id="6hpmh"><pre id="6hpmh"></pre></strong>
      <strong id="6hpmh"></strong>

    2. <progress id="6hpmh"></progress>